聚焦文广

综合频道“优礼校园行”为少年礼仪开设课堂

发布时间:2017-01-20 16:52

自 2016 年 12 月 12 日,由杭州市社科联、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钱塘论坛》和儿童礼仪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杭州市科普月—优礼校园行”在杭州三墩中学启动以来,相继走进安吉路良渚实验小学、金都天长小学等 8 所学校,累积为万余名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带来优质的礼仪课程。

一、精心筹备,推出活动接地气、重实效

如何针对新杭州人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有效的礼仪培训,是学校一直思量的,也是“优礼校园行”力图破解的要塞。考虑到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外来务工人员及他们的子女比较少有机会接触到优质的礼仪教育。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钱塘论坛》优礼工作小组将校园行的着眼点,首先落在三墩中学、转塘小学等处于城郊结合地带的校园,寄礼仪教育启蒙于孩童,更希望借此能对一个家庭文明素养的提升,种下一枚会发芽的种子。在课程设计中,优礼团队围绕“礼”字做足文章,不仅仅强调自身行为修养,更多融入了城市文明条例、杭州风俗习惯等,为帮助新杭州人更好融入城市生活,提升生活品质,给与实际指南,为促进社会更加和谐进行优礼探索。在科普月的优礼校园行中,团队秉持公益之心,从不收取任何劳动报酬。金都天长实验小学倡导“和美”教育。校长傅颂九认为,学生成绩好当然是好事,但用“和”和“美”的思想成就一名学生,比成绩更重要。但学校并没有专业的礼仪教师,有关“礼”的教育大多由班主任和德育教师承担,由于缺乏系统性设计,很难在学生心中扎根。优礼校园行,送礼仪课程到校园,真是求之不得!”在优礼校园行之转塘小学站时,校长李燕贤甚至将优礼课程通过校园电视台,面向全校学生现场直播。

二、注重对象,参与老师专业化、高水准

据优礼工作小组前期调查。目前在杭州的中小学校园中,礼仪课程的开设存在没有专业的礼仪教师;传授有些照本宣科,缺少模拟的场景;授课过于碎片化等问题。在对校长的访问中,优礼工作小组了解到,有的学校每学年开展礼仪教育的时间不足 2 学时。这让专业的“优礼校园行”显得更为迫切、必要。此次“杭州市科普月—优礼校园行”活动中所有主讲教师都来自儿童礼仪教育工作委员会,大多从事“儿童礼仪教育”工作在 5 年以上,为了优礼校园行,从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奔赴杭州,她们深谙儿童的所思所想,她们所设计的课程从儿童角度出发,更懂得拨动孩子的心弦。而因为优礼搭建的平台,让这些来自不同城市的教师,在与学生的实际接触中,更多地感受到了杭州气质。

三、形式纷呈 将由孩童向家长蔓延

在“儿童礼仪教育与教师礼仪修养”的主题培训中,优礼教师吴丽娜通过图片对比,在简洁明了地让教师们感受到“有礼”和“无礼”的区别后,提出教师形象是传递出责任心、专业性、亲和力等信息的基本途径,继而在着装、姿态、语言等方面为教师职工们带来了系统实用的优礼课程;家教研究者方泉老师带来的“优礼养成”沙龙从亲子关系着手,通过“亲子合作搬椅子”等活动,在实践中让大家感受到亲子关系的重要,并将亲子礼仪在活动中逐步渗透,礼仪应从“小家”到“大家”。以金都天长小学为例,学校近 800 名师生,有接近80%的学生参与到当天的礼仪课程中。优礼教师黄琬云将礼仪和颜色

对应起来,迅速唤起了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继而将儿童礼仪通过例子由浅入深地讲解给小学生们;除了专业的礼仪教师团队,本轮优礼校园行中还特别邀请了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 4 位留学生志愿者,他们来自四个不同的国家,将传统礼仪融入到充满童趣的故事之中,寓教于乐,比如,法国餐桌礼仪、贴脸艺术;比如,乌克兰和中国礼仪差异,进餐时务必低声说话、无论何时都要轻轻敲门、不能吹泡泡等等;从传统礼仪到异域礼仪,优礼志愿者们在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观念:礼仪不分国度,兼容并包才是华夏风范。

(综合频道     李天琼)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254号